“看似健康”的夫妻,也做了产前检查,生下的

摘 要

  这两个故事里闪过太多的人生悲喜,有关彷徨、惊喜和希冀 主人公李新(文中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)家住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,有一双“脑瘫”女儿。3年前,她发布在网上寻求鼓励和

这两个故事里闪过太多的人生悲喜,有关彷徨、惊喜和希冀
主人公李新(文中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)家住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,有一双“脑瘫”女儿。3年前,她发布在网上寻求鼓励和慰藉的短视频,竟与两千多公里外的湖南长沙发生了奇特的交集,从此改变了她和两个孩子的命运。
主人公刘希有一对患有“黏多糖贮积症”的儿子,追溯原因,极可能是因为刘希的父母是近亲结婚。
这两种病均属罕见病。

故事1

主人公:李新(化名)

两个女儿出生后相继出现“脑瘫”症状,网络“偶遇”湖南遗传专家

讲述

四处求医20年无果,遗传性罕见病善于“伪装”

我的两个女儿,彤彤今年26岁,允允18岁。

在疾病明确前,我们全家人一直处在绝望之中。20多年来,我和丈夫带着没有行走能力的一对女儿,从辽宁辗转全国各地给孩子治病。

为了去乌鲁木齐做手术,我们带孩子坐了76个小时的火车;在北京为了看专家号,我打地铺通宵排号。最终,得到的检查结果都是“脑瘫”这两个让人绝望的字眼。
为照顾两个女儿,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。每到深夜,孩子都会因肌肉僵直而含糊不清地喊疼,我只能为孩子按摩,缓解她们的痛苦,守着两个孩子从黑夜到黎明。

“彤彤和允允两个折翼天使”是我在快手平台开通的视频号。许多好心人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我发布的视频。

生活的苦、坚持的累,通过这个视频号得以抒发。

更幸运的是,3年多以前,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专家毛翛博士无意中看到了我发布的视频,并多方辗转与我取得联系,建议我带两个孩子去做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。他说,这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遗传病检测手段之一,可帮助孩子明确病因、对症治疗。

记录

姐妹俩开启“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”

在毛翛的劝说下,2018年5月13日,母亲节当天,李新夫妇试着将一家四口的血样寄到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。10月28日,病因查明,两个孩子患上的是GCH1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,这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代谢失调性的遗传性罕见病。
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华教授非常关注彤彤和允允这对姐妹,协助联系了姐妹俩当地的医疗专家,为姐妹俩开启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之路。
持续给予对症药物,对这种疾病可产生明显的疗效。对于姐妹俩长期肌张力导致的脊柱、足部畸形,医护人员指导她们采用器械康复、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方法帮助恢复。
“今天是我们吃药的第一天,也是我们最高兴的一天。”2018年10月30日,李新拿起手机录下有纪念意义的一刻,当她看到孩子吃完药的第一天重新开口说话,激动得泪流满面 姐妹俩的病情一天天好转,姐姐现在能坐着、自己吃饭,妹妹因为更早进行干预治疗,穿衣、吃饭、写字、洗头、刷碗等,现在都能自己完成。
“以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自己吃饭,自己穿衣服。等了20多年,终于等到了!”李新没想到,姐妹俩每月的医疗费不到300元,而且药物经常有好心人资助。
李新说,对于常年患病的家庭,精神的支持也是一种治愈。“在视频平台,老铁给孩子们的鼓励,让我们越来越有信心,现在孩子慢慢好转了,虽说累点但心里舒坦。”

有医说医

网友: 毛博士,为什么这两个孩子到处求医却无法诊断?

毛翛 :罕见病的诊断过程漫长而艰苦,据国内外统计,诊断遗传性罕见病,需要耗费数年时间。如果不能确诊,便无法对症治疗。可见,罕见病科学诊断的重要性。
故事2


主人公刘希(化名)

大儿子确诊时,小儿子刚好出生,两个孩子都不幸患病

讲述

两个儿子患罕见病,让刘希追溯出弟弟的病因
我的两个孩子都患有黏多糖贮积症。
这个听起来十分拗口的罕见病,医生说,是人体细胞溶酶体内黏糖多水解酶的活性减低或丧失,导致黏多糖不能被降解,贮积在细胞内而引发的一组疾病。
通俗地讲,就是逐渐积聚的“糖”在体内排不出去,损害孩子智力、外貌等,造成孩子全身的功能逐渐退化。
大儿子是那么聪明,不到两岁就能背唐诗、跳舞,样样都很棒。他和正常孩子完全一样,聪明活泼。可3岁时,胸骨突了出来,腿部骨骼逐渐变形,异样来得有些突然。
看到儿子的变化,我想到了我的亲弟弟,他29岁便去世了。弟弟鸡胸、驼背、双腿弯曲、身体蜷曲摇摆着。如果我不背着他,他就只能深深地陷在轮椅里。29岁时,他多器官衰竭,慢慢窒息死亡。
弟弟看过好多医生,一直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。如果不是我的两个孩子出生后都患上了遗传性罕见病,弟弟的病因可能永远是个谜。

记录

“看似健康”的夫妻,可能携带相同基因的致病突变


每个罕见病家庭,都曾有过关于“命运”的拷问。无数个“为什么”在求医道路上盘旋。
刘希的父母是近亲结婚,他也担心过自己的基因问题。

妻子怀孕时,做了唐氏筛查,做了无创DNA检测,常规产检所有的检查都做了,可还是没逃掉。
毛翛解释,父亲和母亲的身体是健康的,即便体检没有查出任何问题,但仍然生下有遗传病的孩子,这是因为“看似健康”的夫妻双方,却“非常巧合地”携带了相同基因的致病突变,导致孩子不可避免地中招。
“如果能早发现遗传问题,通过辅助生殖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,就可以避免黏多糖罕见病孩子出生。”刘希说,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遗传病,避免疾病在家族中继续传播。

有医说医

网友:我的家人都很健康,也没有家族遗传病史,罕见病应该跟我没什么关系吧?

毛翛:这是一个认识误区。只要有生命的传承,就有发生遗传性罕见病的可能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。科学研究显示,每个人都携带了数个隐性遗传的致病突变,谁都不能确保自己或孩子不会患上罕见病。

两个故事的主人公,前者有一双“脑瘫”女儿,后者有一对“黏多糖贮积症”儿子,均属罕见病。
家庭中如果有遗传病患者,或者第一个孩子有问题,最关键的应查明病因,然后进一步找到致病突变因素,第二次怀孕可通过基因诊断,杜绝再生同样的患儿。
普通的产检,虽不能检测出遗传性罕见病,但可以起到“预警”作用,为遗传性罕见病的诊断、发现提供重要线索。

面对困境,主要策略就是“出生缺陷三级预防”,一是婚前、孕前筛查;二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;三是新生儿筛查。
育龄夫妇要积极参与全省、市各级医疗机构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各项孕期筛查项目,可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,干预阻断罕见病患儿的出生。
若家庭存在遗传病家族史,或存在遗传性罕见病患者生育史,要引起重视,到专科医院的优生优育门诊查明病因,精准预防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